• 地理人物

    新三峡人

    因为三峡工程而不得不离开家园的百万移民,和三峡工程自身一样备受瞩目。在1992—2009年的十多年里,110多万三峡人从生活的故土四散到全国各地,在那些环境迥异、语言不通的新地方,曾经的三峡人是否开始了新生活? 因受三峡工程影响而产生的移民,共有110多万(含重庆、湖北两省市),这是历史上因为水库而产生的最大规模的移民。其中,湖北库区的移民全部在本省内安排...

  • 地理人物

    我过上了比梦想中br更精彩的生活

    方树青方树青在海口拥有2套住房,他最满意的是这套带有一个60多平方米露台的大房子。站在露台上,可以同时看到海南大学和琼州海峡,每到这时他总会不由地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大学教师梦”和当初渡过海峡到海南“闯海”时的一幕幕故事。 曾经的安徽省某县中学英语老师,在大学进修后,他萌生了留在大学当老师的梦想,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梦想破碎了。带着怀才不遇的委屈,1988年他来到海南,几经历练后...

  • 地理人物

    我最好的青春都在这里了

    毛剑锋电影《非诚勿扰》里葛优和住的森林酒店“鸟巢”、海南唯一的滨海山地度假型森林公园“热带天堂”、以三亚的热带雨林为主题的度假村“天上人间”……它们的主人都是同一个人:毛剑锋。20多年前,23岁的毛剑锋带着仅有的900元现金和对未来的巨大梦想,从浙江南下海南闯荡。当他的梦想在海口房地产的跌宕起伏中被摔得粉碎,又在三亚的旅游热和生态热中被重新点燃。...

  • 地理人物

    德昌马帮的现代生活

    随着现代化的公路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不断蔓延,驮队的蹄声渐成遥远的记忆,但是马帮这种传统的运输方式并没有完全消失。本文作者和摄影师在湖北宜昌市境内的一个乡村意外地邂逅了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的马帮队伍。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境遇如何? 烛光摇曳在赶马人的餐桌之上,这温馨的画面背后写满了艰辛:当代德昌马帮仍和祖辈一样起早贪黑地劳作在交通不便的深山之中,有的临时驻扎点甚至还没有通电。...

  • 地理人物

    徐霞客是洞穴探测与研究之父

    有人认为,300多年前的徐霞客根本没有现代的探洞装备,是不可能“得洞必进”的,朱学稳先生用详细的摘抄回答了这个疑问。徐霞客当年是打着火把进洞的,他进洞的深度,与火把燃烧的持久度有关。每当朱学稳先生拿着《徐霞客游记》考察洞穴,都会发现书里的描述与眼前事物几无二致。他愈发崇敬这位古代的旅行家了。 徐霞客在3年的西南喀斯特考察中,对洞穴探测与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畏险阻精神,呈现在《徐霞客游记》的字里行间...

  • 地理人物

    徐霞客与腾冲火山考察

    徐霞客(1587—1641)是中国明代末年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他自22岁开始旅行生涯,直至终年,30年如一日,“不避风雨,不惮虎狼”,“只泊崖栖,忍饥耐寒”。他足迹遍及16个省,按日对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质、水文、气候、植物作了详细的记录,死后被后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成为宝贵的科学文献。 在徐霞客50多岁时,用4年的时间考察了云南腾冲的火山地热现象。他和同伴“分肩行李,野居露宿,攀悬崖...

  • 地理人物

    张帆洞穴人生

    洞穴探测与深海潜水、漂流、登山、洞穴潜水等五项活动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危险性和挑战性的运动,进入洞穴探险如同进入地狱探险一样,探洞者是与死神同行。中国目前的洞穴探测水平与法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对洞穴资源的调查和勘测也处于刚起步状态。张帆在二十几年前成为我国第一批获得国际认可的探洞专家,至今具有专业探洞资格的人士在我国仍寥若晨星。张帆的梦想不仅仅是亲自去探洞...

  • 地理人物

    年保玉则的观鸟

    这是一则关于兴趣的故事。从儿时的爱鸟情结,到后来的观鸟、画鸟,再到创建藏鹀保护区和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居·扎西桑俄所做的一切不仅仅在鸟友中引起了轰动。一位北大教授曾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位天生的科学家。”不过,他本人可能更认同来自藏文化深处的理解。因为,当地长者都说:“扎西桑俄是麻雀转世的。” 2008年9月底,拍摄《鸟语者》纪录片时,扎西桑俄带着摄影师来到了白玉寺旁边的阿木龙沟藏鹀保护小区...

  • 地理人物

    巨著梦溪笔谈作者沈括

    沈括(1031—1095) ,中国北宋科学家、地理学家,字存中,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察访使、安抚使、翰林院学士、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等。 沈括在任职期间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元丰五年(1082)被贬。1087年完成了《天下州县图》,1088年迁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专心著作,写成了闻名世界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梦溪笔谈》原作30卷,现传本作26卷...

  • 地理人物

    左大康 他将地理研究与国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近现代的湖南人都有一股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除了体现在家和家身上,也集中地体现在了地理学家身上。说起湖南的地理学家,左大康便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一方面他将地理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发展相联系,并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期间支持创建了经济地理部;另一方面他对于地球表层辐射气候学有着开拓性的贡献,在上世纪60年代,人造卫星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又研究了人造地球卫星的辐射测量,再一次走在了地理学研究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