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与动植物在此协同进化
编者按生存还是毁灭?山河四省有太多美丽的生灵。它们享受着人们的赞美,同时也面临着被捕杀与采集的巨大风险。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千百年来,动物的行为、植物的分布与人类的获取展开博弈较量,如同自然法则中的“协同进化”。 山与城虽不遥远,却是两重世界。值得庆幸的是,山河四省的部分地区,至今还残存着状态较好的植被群落与生态系统。中原自古人才济济,盼山中鸟兽花木得到更多知音人的关注、欣赏和保护...
-
云端的绒辖乡 枕倚在喜马拉雅第六条沟 的绝壁上
绒辖沟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西北和东南分布着樟木沟、吉隆沟、嘎玛沟、陈塘沟和亚东沟——它们是本刊曾经做过的“喜马拉雅五条沟”。由于隐蔽与陡峭,绒辖沟进入人们视线较晚,是喜马拉雅的“第六条沟”。本文作者所探访的绒辖乡的主体就坐落于绒辖沟西侧的绝壁上,它身处云端,俯瞰着这里珍稀的植物、壮丽的景观、环绕世界雪山的徒步路线,也承载着喜马拉雅深处边民们的动人故事。 站在现在的绒辖乡所在地陈塘村向东眺望...
-
为什么十雾九晴
雾有数种,但最多的是辐射雾,其次是锋面雾。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晴朗、微风、水汽丰富的夜晚。秋冬季节中国常在冷高压控制下,昼短夜长,晴朗、微风的夜晚较多,夜间地面长波辐射强烈,失热降温较快,此时如果近地层水汽充沛,就会形成大雾。微风能借助一定强度的乱流把雾滴传送到较高气层,使雾有一定厚度。 辐射雾一般在上午日出后逐渐消散。锋面雾出现在暖锋过境前后,它是云中降落的雨滴在低空蒸发...
-
中国鹦鹉家族 国产鹦鹉也很美
色彩绚丽、聪明伶俐、舌亦似人的鹦鹉,自古以来就受国人追捧,是与人关系最亲密的鸟类之一,有“鹦哥”、“娇凤鸟”或“彩凤”的美称。不过当下寄居笼中或拴之站架之上的,大多是“倒插门”的虎皮鹦鹉、凤头鹦鹉等外国鹦鹉。中国古人按色彩大致记载了4类鹦鹉,随着近现代鸟类学的发展,在中国共有12种鹦鹉被科学地记载、描述和研究。它们或飞翔在山林之间,或翱翔在田间地头,或营巢育雏于大树之上,鲜为人知...
-
中国十大秋色
排行榜 名次—得分1 喀纳斯(新疆布尔津)—93.52 九寨沟(四川阿坝)—92.753 红叶谷(吉林长白山)—90.754 南迦巴瓦(雅鲁藏布大峡谷)—90.255 亚丁(四川稻城)—85.336 铁列克塔木(新疆轮台)—857 金山岭-司马台长城(河北、北京)—838 千湖山(云南香格里拉小中甸)—82.259 呼中(黑龙江大兴安岭)—80.7 10 嘎鲁图湖(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75.5...
-
中国冰川大盘点
冰川分布 中低纬度带上的冰川第一大国:中国 冰川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11%,极不均衡地分布在世界各大洲中。其中,96.6%的冰川是冰川,位于南极洲和格陵兰。而其他地区冰川只能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为山岳冰川。山岳冰川面积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加拿大、美国和中国。而在中低纬度带(包括赤道带、热带和温带,大体位于北纬60°—南纬60°之间),66%的冰川分布在亚洲,中国独占30%...
-
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
为什么“春”、“秋”两字出现的频率超过“冬”、“夏”? 有了像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工具以后,要研究一下成语中哪个字出现的频率高,似乎变得容易了。比如我想知道成语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各自出现的频率,用这些搜索工具就可以搜一下。结果在一个收录了41843条成语的成语网站中,春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了102次;其次是秋,出现了97次,而且这两个字经常连用;包含夏和冬的成语,则分别出现了31和22...
-
世界天坑看广西 广西天坑看哪里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天坑大部分在中国广西,提到广西天坑,许多人都会想到号称“世界天坑之都”的百色市乐业县,但广西的天坑仅止于此吗?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目前,广西所发现的天坑和天坑群分布广泛;从东北部的全州县,到西南部的龙州县;从西部的那坡县,到中部的合山市;就连桂林的城市公园——七星公园中都有天坑存在;其中以乐业、凤山、巴马、靖西、那坡等地,天坑分布最为密集。也就是说,以全区范围来看...
-
黄土 超乎你想象的黄土高原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
黄土 农牧交错带中华民族在这里融合
农牧交错带又被称为“生态脆弱带”、“生态危急带”或“生态环境敏感带”等,它是农牧业交会过渡地带,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和地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分界地段。专家们通过梳理3000 年来多次气候冷暖干湿的变化发现:由于温度变化导致降水变化,降水变化进而导致半农半牧、时农时牧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也凸显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农牧交错带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互为砥砺、吸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