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科药王--三七
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属为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中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三七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三七是以其根部入药,其性温,味辛,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有“金不换”...
-
传承千年的鸟类博物画 宋代画家与现代自然插画师笔下异曲同工的飞羽瞬间
宋代花鸟画素来以逼真写实闻名,那么千年前的画家们在描绘鸟类时究竟有多严谨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曾从事鸟类学研究30余年的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先生对174幅存世的宋代花鸟画进行了“跨界”解读。通过他的研究和讲述,我们不仅能体会包括宋徽宗在内的宋代画家对自然观察的重视,刻画细节时的严谨态度,更能从画中读出许多有趣的故事。宋画中出现过哪些鸟类?追求写实的宋画精神对今天的自然插画师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
从山西到山东 水利工程与黄河 泥沙的博弈
山河四省的人们,对黄河的感情可能很复杂。黄河干流强大的水流和泥沙输送能力,对华北平原的形成功不可没。但当人们在黄河之畔定居繁衍时,却发现黄河带来的不只是福祉,还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可怕灾难。治黄,就成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难题。时至今日,黄河工作者们一面总结历代经验、一面进行科技创新,对黄河自泥沙产生到输移入海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治理。在此过程中,一系列水利工程也在黄河中下游涌现...
-
什么是食分
表示日、月被遮掩的程度。日食以太阳直径为单位(作为1)计算被食部分,如食分为0.5,就是太阳直径被月球遮去一半。月食是以以月球直径为单位计算食分...
-
什么是生光
日全食或月全食结束的时刻。日全食的生光是月面西缘和日面西缘相内切。月全食的生光是月面东缘和地影东缘相内切...
-
什么是沙罗周期
日食、月食发生的周期。沙罗为巴比伦文“重复”之意。每次交食后经过6585.32日(或18年11日,若赶上这段时间内有5个闰年,则为18年10日),太阳、月球和白道与黄道的交点差不多又回到原来的相对位置,前一周期内的日月食重新出现。一个沙罗周期平均约有71次交食,包括日食43次,月食28次...
-
什么是彗星
彗星是一种呈云雾状、具有独特外貌的天体,它的体积很大而质量很小。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又扁又长。彗星主要部分是彗核,一般认为它是由冰物质(包括水的冰块及各种气体冰块)所组成。在远离太阳时,彗核是朦胧的星状小斑点,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冰物质升华成气体,在彗核周围形成云雾状的一层,称为彗发。彗发和彗核合称为彗头。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在太阳光的压力和太阳风的推斥下,彗发中的气体和微粒、微尘...
-
什么是干旱区
干旱区指属于干旱气候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其共同特征是: 降水量少而变率大,一般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皆大,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 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热量充足,当利用灌溉供水与加以施肥时,可成为高产地区...
-
什么是复圆
日食、月食的终了时刻。日食复圆发生在日面东边缘,此时月面与日面外切。月食复圆发生在月面西边缘,此时月面和地影外切。复圆后,太阳或月球恢复原状...
-
人进海退浙江的海塘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向来是步步紧逼的。这从浙江省沿海的海塘建设就能看出来。浙江海塘的分布有点像蚌壳的生长纹理,沿着不同时期的海岸线一道道自内而外、由老到新。在海塘与海塘之间,是从海中淤出的土地。海进海退是地史演进中的常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但多年来,人类向大海索要土地的历史却是只进不退。 古老的海塘在杭州湾两岸断断续续地伫立着,色泽斑驳,条石整洁素净,被海风和海水亲吻过几百年的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