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基础地理
-
什么是生物生产量
生物生产量以有机物的重量或能量为指标,表示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产力水平。它是评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性的重要指标。生物生产量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性生产量: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借助于太阳能同化二氧化碳和制造有机物质的数量。第一性生产量又可分为总第一性生产量(GPP)和净第一性生产量(NPP)。GPP指在一段时间内(一年、一月、一周或一天)单位面积上自养生物生产的全部有机物...
-
什么是森林郁闭度
森林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常用十分法表示。假如完全覆盖地面为1,以下依次为0.9、0.8、0.7…… 测定郁闭度一般有目测法、投影法、测线法和统计法,其中统计法最为常用。 森林郁闭度是森林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控制抚育采伐和择伐、渐伐强度的指标,并且是划分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的主要指标之一...
-
什么是森林演替
森林演替是指森林群落中的树种更替过程。广义的森林演替不仅包括乔木树种的更替,也包括草本和灌木树种的更替,因为在一定地区,这些群落仅是森林发展的前期阶段。近些年来,生态演替这个术语应用日益普遍,它强调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研究演替,不仅要注意植被,而且要注意环境以及环境和生物种群的联系。 森林演替的类型: 从演替发生的基质,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从演替作用力的性质,可分为自发演替和异发演替;...
-
什么是林木枯损率
林地中枯死林木材积占林地总蓄积量的百分比称林木枯损率。林木枯死有自然枯损和非自然枯损两种。当林木较小时,也有应用林木枯死株数与总株数之比的百分数代表林木枯损率。 自然枯损:林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树木自然成熟、个体遗传因子的影响,以及由于树种间竞争致使林木营养面积不足、受光不够、造成部分林木逐渐枯死。 非自然枯损:人工造林中由于造林技术不当造成的林木死亡以及大气污染形成的酸雨...
-
什么是农用林业
农用林业指在同一土地单元上,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竹类等)同其他栽培植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等)和畜牧业等,在空间上或按一定时序安排在一起进行经营的土地利用形式。它能使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高土地、空间、光照、温度、水分和肥料利用率,在同一土地单元上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用林业与其他(农、林、牧业等)土地利用系统相比,具有: 1.复合性...
-
五岭逶迤腾巨浪
“五岭逶迤腾细浪”,是红军走过的五岭给留下的印象,也是对五岭山地形象的写照。然而,就1934年开始长征的红一方面军而言,轻松逾越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后,在都庞、越城之间的湘桂走廊,他们也遭遇了一场本可避免的惊涛骇浪…… 在桂林市兴安县界首镇“三官堂”湘江战役指挥所旧址里,人们高高地悬挂起和朱德的肖像,表达敬仰与崇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70年前,在这里指挥作战的是彭德怀。而且...
-
中昆北羌这里才是中国真正的无人区
北羌暗示有南羌,南羌应继续划分这段时间,我开始研究地理学家划出来的一个自然区:中昆仑北羌塘高山高原荒漠、荒漠草原区,简称“中昆北羌”,研究的结论是:这里是中国真正的无人区。 对于一个地理问题,我通常是先找来一些书籍仔细研究一番,尤其是一些前辈地理学家身临其境考察后撰写的书籍。因为地理研究的对象——地球表层的区域或景观,一般而言在短时间内变化缓慢...
-
中国蜂产品协会发布两项蜂蜡团体标准
近日,由中国蜂产品协会组织制定的《蜂蜡调理操作技术规范》《蜂蜡调理师技能评价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发布。这是行业首次为“蜂蜡调理”领域制定标准,填补了我国上述领域相关标准的空白,助力蜂蜡产业创新发展。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首位的蜂蜡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每年出口量近万吨。目前,蜂蜡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蜂蜡调理技术的推广,有助于进一步延伸蜂产业链,推动蜂产业与健康产业...
-
中国森林立地类型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在森林调查中引进前苏联以B.H.苏卡乔夫为代表的生物地理群落学派的林型学,主要对有林地划分林型,将林型作为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主要因素。同一时期在中国造林调查设计中引进前苏联生态学派的林型学,主要对宜林地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因此形成了分离的技术路线。 有林地和无林地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化的,为此需有统一的立地分类系统...
-
中国探索空气稀薄地带
虽然,现代登山运动在中国的发端仅仅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生活在“山的王国”里,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高海拔会对产生不良影响,最早关于高山病及高山肺水肿的描述分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年和公元 403年。同时,中国人对于珠穆朗玛峰的探险最早可以追溯到1708—1716年 (清康熙年间), 并在绘制的大清皇舆图上清楚地标明了珠穆朗玛阿林(峰)。为了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