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理科普

  • 地理科普

    贵州环扣产业链

    龙永图 从贵州回来,曾经一度陷入无边的迷离与矛盾之中。这里好山好水,风光如画,这里保存着远古时代的神秘踪迹,这里积淀着浓厚而深刻的文化底蕴,也还是这里,吸纳着全国最贫困的人群。这种文化上的富足和生活上的贫穷所形成的反差是如此强烈,我们不得不仔细思考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保存两者之间是否必须抛弃其一,贵州这样处在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文化角落里的地区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地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浪潮...

  • 地理科普

    草根川剧团

    清代的“湖广填四川”,使五方杂处的移民汇聚成了“新四川人”,也促进了川剧的产生。于是生于草根、长于草根,就成了川剧区别于昆曲、京剧等“高雅”剧种的显著特点。在四川省的乡村中,至今仍活跃着一个个草根剧团,他们挑着简单的行头,找个土坡,用几片塑料布搭起简陋的戏台,在荒野田畴之中唱戏,将古老的川剧薪火相传。本文作者和摄影师,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的乡村中追随着几个草根剧团的脚步...

  • 地理科普

    茨洞回门节

    回娘家是汉族普遍具有的岁时风俗,新娘出嫁第三天或正月初二要携带礼物回娘家,以示“成家不忘娘”之意。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茨洞村,回门的过程却充满仪式感,是一场全村人都参与的盛大节日。这个传承了几百年的婚俗,到底隐藏着侗族人怎样的文化密码? 农历正月初六,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水口镇茨洞村,去年刚刚结婚的新娘要在这一天回娘家。对大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

  • 地理科普

    茅人节

    雷公山是苗岭的主峰,它像一面巨大的羽翼,伸展在黔东南千里苗乡。自先祖蚩尤战败后,苗族人便开始了自东向西的悲壮迁徙。一部分苗族人在进入西南山地之后,便沿着清水江和都柳江溯江而上。到明清一代,当地苗族经历了惨烈的战争和杀戮,之后,其中一些支系隐入雷公山和月亮山深处,在大山的羽翼下获得安全的居所,从此得以休憩生长。 在空申茅人节的这一天,一些青年男女来到插满“茅人”的茅人坡,与他们从前的情人对歌相会...

  • 地理科普

    极乐与地狱神舞

    在自治区东部昌都市丁青县有一座名为孜珠的高山。它不仅是著名的神山,也被认为是外象雄的中心,千年以来这里延续不断地传承着象雄文明和苯教教法,保留下了许多独有的苯教经书、宗教仪轨和法具器物。每12年才上演一次的“极乐与地狱”神舞,就是其中最具魅力的一项,而孜珠寺上演“极乐与地狱”神舞的日子也渐渐成了藏区民众每12年迎来一次的盛大节日。 近十万观众,数十位舞者,戏里戏外,如醉如痴深邃的蓝天下...

  • 地理科普

    当元宵节成为印尼各族群的狂欢节

    印度尼西亚位于中国南海和印度洋的交汇处,从两千多年前便有中国人踏足这里,进行贸易并在当地定居。此后千年以降,中国移民络绎不绝。到现在,华人占到印尼总人口的5%,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族群。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华文化和华人,在印尼却遭到了排斥。直到2000年后,情况开始发生改变:2002年,春节被确定为印尼的全国公共假日;到现在,元宵节在印尼许多地方,成为了各个族群一起交流、共同欢庆的平台...

  • 地理科普

    巴音布鲁克草原

    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山脉中部,四周环绕的高山,如众星拱月般将巴音布鲁克托起,形成了新疆面积最大的高山草原。历史上,这片草原曾哺育过匈奴、突厥等古代民族,从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起,这里是蒙古许多部族的驻牧之地。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主要居民是蒙古族土尔扈特人,他们又在这片草原上演绎着怎样的故事? 河水滋养的草原巴音布鲁克是蒙古语泉水丰饶的意思,开都河宁静地淌过草原,又匆匆地流走,滋养着这片土地...

  • 地理科普

    巴基斯坦

    “来之前,以为这里是贫穷、恐怖、暴力,来到之后才发现这里充满了祥和、热情和绿色。”北京大学东语系的一位年轻女教师的这番话应该是对今日巴基斯坦的一个很客观的表述。发源于中国高原冈仁波齐峰北坡的印度河,在历经3180公里的高原和平川后于卡拉奇的周边分13支注入了阿拉伯海。5000年前这里孕育出古代四大文明之一的印度河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流域里的巴基斯坦人希望能够重新荣耀他们的历史。 ...

  • 地理科普

    巨洞

    在都柳江上的一艘船上,一些巨洞村寨里的青年男女在为游客演唱极为悠美的侗族大歌。她们低沉而悠扬的歌声穿越、回荡在江面上,可以久久不去。摄影/李雪梅 在岜沙,两位少女要搭我们的汽车离开她们的村寨,也许是想长久地离开那里。那天我们带她们下到了从江县城的集市上。摄影/朱 彤 巨洞坐落在都柳江边上,身后的大山犹如一个大沙发,几百年来,幽静地生活在山的关怀与水的体贴里。时间一晃就到了21世纪初年,江水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