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理科普

  • 地理科普

    重庆火锅

    西南师范大学的教授蓝勇与5位特级厨师一起,收集了四川、湖南、贵州、江西、上海、北京等12省市的菜谱作为样本,把菜谱中每一种菜所加的辛辣佐料(包括辣椒、花椒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并对它们不同的入菜形式作了口感辛辣度修正,从而计算出每个地区菜品的辛辣指数。测试结果显示,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已经形成了长江上中游辛辣重区、北方微辣区及东南沿海淡味区3个辛辣口味层次地区,趋势是越往南辛辣指数越低...

  • 地理科普

    释比的世界

    释比是羌族社会里一种集社会祭司、巫师、占卜求事、民间说唱、歌舞乃至戏剧表演为一体的不脱产的民间巫师。它是羌族社会的特殊产物,是羌族社会中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杨贵生,63岁,羌族释比。一家世代居住在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西格村,龙溪乡是国家授予的释比之乡,而杨家又是释比家族,他家三兄弟都是有名的释比,汶川地震后,他家迁到了成都邛崃市南宝乡木梯村。上世纪30年代,摄影师庄学本深入四川西部羌戎地区采访...

  • 地理科普

    酥油花

    我在欣赏到美妙俏丽的酥油花时,便是贴近了藏民族的胸脯,去倾听那不同凡响的民族心声,并由此步入一个伟大民族的博大心灵世界。我以为家园二十多年了,每年都要“上山下乡”多次,我的人生几乎是在旅途中度过的,是名副其实的“浪子”。所到之处一定要看花,漫无尽头的文化苦旅又是美不胜收的赏花之旅,所以,自从来到便踏上了“锦绣前程”。 上图为用酥油雕塑的、动物造型各异的酥油花牌。 用酥油制做的花叫酥油花...

  • 地理科普

    酒史中的国宝

    江西南昌李渡无形堂烧酒作坊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一处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由于它为我国元代已生产蒸馏酒的论断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实物依据,因而被称为中国酒史中难得的“国宝”。而江西酒业的发达,和景德镇建镇千年以及其陶瓷业的辉煌,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元代酒窖发掘现场 江西李渡无形堂元代酒窖直径约在0.65—0.95米之间,深度在0.56—0.72米之间,是国内特有的圆形地缸发酵池...

  • 地理科普

    辑里丝

    湖州南浔镇是辑里丝生丝的集散中心,发达的水运为生丝的交易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条件,通过这种连绵不断的船运,沟通了与外界的贸易交往。 江南古镇南浔,地处太湖与运河臂环,水碧似染,舟船如梭,湖泊河流占据小镇面积一半以上。世界上最早的丝织物——47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丝绸残片,就是在附近的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如果要说到养蚕、缫丝的自然条件,世界上也许没有比这里更好的了。...

  • 地理科普

    转山转湖

    2003年,一个藏族家庭在卡瓦格博外转经路上的辛康拉山口向卡瓦格博群峰中的缅茨姆峰和吉瓦仁安峰朝拜诵经。2015年,卡瓦格博起伏的山峦中,再次行进着连绵不绝的转经队伍。马年和羊年是藏族人的转山转湖年,遇到这样的年份,藏族人会纷纷从各自的家乡启程,以虔诚之心,绕雪山或湖泊转圈祈福。一支支独特的转经队伍,构成12年一遇的高原奇观...

  • 地理科普

    越芒语族和孟高棉语族

    南亚语系 南亚语系的地理分布,涉及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在20世纪初,国外学者把南亚语系分为蒙达语族、尼克巴语族和孟高棉语族,其中孟高棉语族分为12个语支,与中国南亚语系语言有关的语支是佤德昂语支、克木语支和越芒语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颜其香和周植志研究认为,南亚语系分为孟高棉语族、越芒语族、蒙达语族和尼克巴语族。中国境内属于南亚语系语言的包括佤语、德昂语...

  • 地理科普

    走进伊斯兰世界

    今天,随着美英等国对阿富汗的轰炸,伊斯兰世界又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一些从没去过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的人,往往对穆斯林有许多误解和偏见,而那些真正在这些国家生活过的人,却大多数对那里存着美好的回忆或对那里的人民大加赞扬。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些在伊斯兰国家生活过的人,他们中有外交官、新闻记者、语言专家、工程人员。他们通过自己的亲历感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

  • 地理科普

    走轮廓这一段东极之路或许是中国最适合徒步的边境线

    从广西的北仑河口开始,中国的陆地边境线大多穿行于丘陵、高山、高原、峡谷或者茫茫荒漠之中,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把许多想要体验边境魅力的普通人拒而远之。直到边境线进入东北地区广袤的三江平原,眼前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顺着黑龙江东行至东极抚远,再沿乌苏里江向南,徒步于平坦的田野公路上,看着空旷的湿地、界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如诗画般的低矮山林,你会发现这或许是中国陆地边境线中最平易近人...

  • 地理科普

    走脊线雁荡山

    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中国“东南第一山”的美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诸多优美的诗篇。与常规的赏景线路不同,在东南地区的户外圈,流行着一条沿着雁荡山脊线行走的路线。本刊特派作者和摄影师前往,为您带来一个迥异的雁荡之景。 体验者 山哈(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报告文学创委会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评委。已出版长篇报告文学《江南一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