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Ferdinand Paul Wilhelm Richthofen) 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近代早期中国地学研究专家。1833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上西里西亚卡尔斯鲁赫(今属波兰)。1856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曾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等。1905年10月6日在柏林逝世。 李希霍芬早年曾研究蒂罗尔和阿尔卑斯山脉地质...
-
世界著名地质学家居维叶
居维叶Cuvier.Georges.Baron(1769.8.23~1832.5.13) 法国动物学家,曾把现生动物与化石遗骸进行构造上的系统比较,从而创建了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 居维叶出生于法国蒙贝利亚尔。1784~1788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卡罗林学院学习比较解剖学。1788~1795年,任私人教师,曾写出有关海生无脊椎动物的研究论文。1795年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
-
世界著名地质学家塞奇威克
塞奇威克Sedgwick.Adam(1785.3.22~1873.1.27) 英国地质学家。最先将寒武纪这个名称用于5.7亿年前至5.0亿年的这一段地质时期。 尽管塞奇威克曾是数学家,对地质学所知甚少,但却于1818年被任命为剑桥大学三-学院的伍德沃德地质学讲座教授。当时,大学用人常常是根据此人的一般声誉而不是专长。塞奇威克立即着手在大学的研究项目中确立地质学的重要地位,并开始进行许多次地质考察...
-
与老青藏面对面
人们把那些在青藏高原上倾注了自己旺盛精力的科学家们称作“老青藏”。当我们走近一位老青藏时,我们最好学会聆听,,当他拥有了在青藏高原上行走和探索的经历以后,他就像一个慷慨的回忆之王,会把记忆里的珍珠倾倒在你的面前。在我面前的老青藏们全都是在青壮年时期就走进青藏高原的。高原的原始和野性就像神的厚爱一样,把他们的一生都祝福了。 老青藏们并不否认自己是幸运的...
-
三访长江源的前前后后
我首次见到长江是在1974年上海附近的长江出海口,到1979年畅游长江三峡,1981年上溯金沙江虎跳峡,1982年得窥金沙江上游与四川分界一带,自此我便与长江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对长江起源产生了无限的兴趣与疑问,留下了三访江源之伏笔。 从1985年到2005年,二十年里黄效文三访长江源,从风华正茂到满面沧桑,几经波折,终于有机会更正及鉴定长江的科学正源。 那个年代文字数据短缺...
-
一片冰心在高原
姚檀栋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姚檀栋,那就是:六个冰芯和一个院士。他先后进行了祁连山敦德冰芯研究、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研究、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芯研究、普若岗日冰芯研究、慕士塔格冰芯研究和纳木那尼冰芯研究。达索普冰芯研究还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姚檀栋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冰芯与全球气候变化、冰川变化与寒区环境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2007年,姚檀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一张榜单如何装下如此多的发现
2009年5月,适逢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90寿辰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成立50周年庆典,我和资深编辑李志华老师赶赴兰州。晚上,我们见到了兰州大学的伍光和教授。 最初接触到伍光和这个名字,是在一部叫《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地理教材上。这是一本几乎全国地理学者及学生都曾阅读参考过的书,而伍先生正是它的编写者。2007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西北干旱区考察”中,伍光和是我们随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