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人物

    在大地上飞翔

    陈长芬:1941年 出生于湖南省;1959年 开始从事摄影;1965年 开始拍摄长城至今;1987年6月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陈长芬艺术摄影作品展》;1987年9月 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摄影家陈长芬作品集》,封面 照片《长城万里》获瑞士图形摄影年鉴87(GRAPHICPHOTO’ 87)专业摄影最佳奖;1989年8月 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摄影术发明150年来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

  • 地理人物

    喀喇昆仑驼工冰川探险的幕后英雄

    自2008年始职业摄影师郝沛四次进入喀喇昆仑山的冰山腹地在全神贯注于雪峰冰川图景的同时也将镜头聚焦在一路相随相助的驼工身上给予他们真诚的敬意和感激他的好友、作家佟进军也有过类似的难忘经历摄影师的佳作,勾起了作者对当地诸多往事的回忆人与骆驼、驼工与亲人,以及驼工之间无不流露出至真至纯的情愫 四次前往喀喇昆仑腹地的行程中,郝沛跟10名柯尔克孜族驼工结缘,前后有58峰骆驼一路跟随。按照摄影师的描述...

  • 地理人物

    唐双宁最爱是地理

    在Google上输入唐双宁这个名字,可以得到40多万条查询结果。他涉猎广泛,爱好诗词、散文、历史长于金融和书法,以至于常常有金融界的朋友打电话给他,说有一个书法家与他同名;也常常有书法界的朋友打电话问他,知否金融家唐双宁。可是,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时,他更是语出惊人:“其实我的最爱是地理。” 唐双宁在办公室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他很高兴,《选美中国》选出的117个地方,他“已经走过了一大半”。...

  • 地理人物

    吕楠摄心者镜头中的农人四季

    吕楠,被称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摄影家。 收割中的姑娘搜集关于吕楠的艺术评论,可以屡屡看到这样的评语:“摄心者”、“隐士”、“最令人震撼的中国摄影师的影像”。他融入乡村,拒绝了简单和捷径,拒绝了刺激和程式,直抵生活的内核。进入这澄澈而质朴的画面,也就进入了农人的四季。 无数的影展(艺术展)邀请他参加,但他几乎无一例外地拒绝。吕楠也拒绝别人为他拍照,所以人们几乎见不到关于他个人的影像资料。多年来...

  • 地理人物

    合乎想象 蒙古族传统的加持者

    老一辈的牧区人,无论从习俗还是根源文化,身上都有一种鲜明的烙印。这个烙印与传统紧密相连,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思维方式,都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安静的、温暖的力量。与现代可称为“二代蒙古族人”略略不同,这些上了年岁的老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仍保持固有的态度,对于生活习俗更是保持纯粹的坚守。他们大多汉语不好,对人没有猜测与判断,特别是蒙古族女性,身上具备的包容与宽厚,忍耐与坚强,更令人动容。...

  • 地理人物

    发现张相文

    中国近代地理学始于何人?追溯起来,非张相文不可。 江浙一带多人杰,尤多地理大师。《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卷》一书,名列其中的著名地理学家共25人,江苏竟有9人。张相文是江苏泗阳人...

  • 地理人物

    北师大两人提案诞生记

    说实话,当初接到让北师大专家推荐“中国百年地理大发现”提案这个任务时,并没有觉得有多困难,在我想来,这些地理学者们一辈子浸淫其中,举出个把发现来还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6月份,经北师大副校长史培军的推荐,我找到了赵济老师。赵济先生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曾任北师大地理系主任,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和遥感图像判读的研究和教学...

  • 地理人物

    刘敦桢 首开国人建筑科考 中国传统民居园林研究第一人

    刘敦桢生于潇湘之地,早年求学于日本,坚持以实地调查记录的方式研究中国古建筑,即使在战乱年代也不曾中止调查工作,一生著作等身,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绘图/李敬寅 学以致用,完成中国首次建筑学科考的“行动派” 在我国建筑学领域,刘敦桢是与梁思成齐名的大师,他生于湘桂交界的湖南邵阳市新宁县,一座为连绵的青山、蜿蜒的夫夷水所环抱的边陲小城。1909年,12岁的刘敦桢离开了闭塞的湘西南,来到省会长沙...

  • 地理人物

    刘少创为世界大河重塑里程碑

    历史上对世界级大河进行科学地理探测的,几乎都是西方人。经过他们几百年近乎掠夺式的考察、探索,一条条世界大河的源头和长度纷纷出现在各种出版物上,然而这些数据非常凌乱,甚至互相矛盾。10年前一位中国遥感学家刘少创开始对世界大河重新进行探源和量测长度,他试图改变这些数据的混乱状况。也许这是第一次由一个中国人站在世界角度,进行一项地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理勘测。这是他的梦想,也许正如他所说...

  • 地理人物

    冰川夫妻谢自楚冯清华

    谢自楚当初从兰州调到长沙,谢自楚心里一定是不舍的。作为中国冰川冻土研究的前沿阵地,兰州这个干旱的、空气显得浑浊的西北城市花掉了他大半辈子的精力。也许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青春和健康是怎样被渐渐侵蚀的。他的事业心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也就是说,冰川事业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 冯清华秀美的“川妹子”冯清华并不像她看上去那样柔和,当年从成都调到兰州工作,就已显示出她的决断力,在兰州从零开始新的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