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演替顶极
植物演替顶极是植物演替的最后阶段,或称为顶极群落。顶极群落学说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①美国F.E.克里门茨提出的植物演替的单元顶极学说。他认为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单一的、稳定的、成熟的群落,即顶极群落。这种顶极群落只取决于气候,如果有充分的时间,任何地形、母质、土壤条件下,都将趋同于单一的群落;②20世纪20年代A.G.坦斯利提出的多元顶极学说。他认为虽然演替有趋同性...
-
何谓树木年代学
树木年代学是以树木年轮生长特性为依据,研究环境对年轮生长影响的一门学科。旨在获取代用资料,重建环境因子过去变化的史实。 树木年轮的形成与变异是树木生长的主要特征之一,它除了受树木自身的遗传因子影响外,还受环境因子制约。因此,从树木年轮的宽度、密度以及其中稳定同位素和重金属元素等要素的变化,可以获取环境因子变化的可靠信息。 目前,树木年代学已取得很大进展...
-
何谓乡村林业和城市林业
乡村林业:乡村林业是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把农村中的传统林业生产活动与乡村发展相联系,以促进乡村持续发展的一种林业活动。乡村林业是中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林业变革与发展的过程,打破传统林业就林论林的狭隘性,强调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把广大农民吸引到林业活动中来;突出了农民在发展林业中的自主地位,把造林、爱林、护林变为农民自觉的行动,被纳入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
从西域货币看汉唐时期中西贸易的另一面
在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方之间贸易的主要商品,如丝绸、香料、玻璃、金银器等奢侈品,一直都颇受人们关注,但隐藏背后的货币流通,却不大容易被人们看到。事实上,如果离开“金银铜”这三种货币的支撑,就很难有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中西贸易的畅通。通过货币,我们或可发现,在货物贸易的背后,中西方还有另一面复杂而有趣的互动关系……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
从措美到洛扎穿行在遍布碉楼 的峡谷
在山南地区的南部,有这样一条峡谷:它深深地切入喜马拉雅山脉庞大的山体中,成为沟通与不丹的重要通道;它巨大高差所带来的震撼,唯有亲临其境方能体验;它两岸荒凉大山中点缀的秀美村庄,仿若人间仙境。更让人叫绝的是峡谷中的一处处碉楼,山顶、山崖、山谷,无处不在。从措美到洛扎,考察队一路穿行在遍布碉楼的峡谷中。 在青藏高原,碉楼绝不仅仅只分布在四川丹巴、康定所在的东部边缘地区,山南地区的措美县...
-
从国服说到国花
说国花之前,先说说“国服”。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提起中山装,无论国内国外,都公认为中国的国服。有些外国元首还对中国拥有这一独具特色的国服而羡慕不已。旗袍也最有中国特色,一直被很多人当作中国女性的国服。然而,当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的时候,一款“唐装”昼夜之间成了“中国的国服”。虽然谁也没有在官方场合提起过“国服”的事,更没有商务部门组织、服装协会评选、表决,然而,唐装、旗袍...
-
什么是社会林业
社会林业是具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特点的林业组织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林业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它更注重林业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林业的社会化发展使林业经营的目标由单一的木材生产转向多目标森林经营,目的在于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林业的社会化发展引起了林业活动组织形式的改变,新的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广泛的社会参与。 社会林业是社会参与林业的主要形式...
-
什么是生长率
生长率是林木生长速度的一个相对量度指标,常用某项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表示。 林木生长率有树高、直径、林积生长率3个指标。一般以综合反映树高、直径的材积生长率表示。生长率又有连年生长率和定期生长率之分。由于连年生长率测定工作量大,测量误差大,除特殊需要外,一般多采用定期生长率。而且多用最近5年的定期生长率,以此期间的平均生长率代替连年生长率。...
-
什么是生物生产量
生物生产量以有机物的重量或能量为指标,表示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产力水平。它是评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性的重要指标。生物生产量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性生产量: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借助于太阳能同化二氧化碳和制造有机物质的数量。第一性生产量又可分为总第一性生产量(GPP)和净第一性生产量(NPP)。GPP指在一段时间内(一年、一月、一周或一天)单位面积上自养生物生产的全部有机物...
-
什么是森林郁闭度
森林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常用十分法表示。假如完全覆盖地面为1,以下依次为0.9、0.8、0.7…… 测定郁闭度一般有目测法、投影法、测线法和统计法,其中统计法最为常用。 森林郁闭度是森林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控制抚育采伐和择伐、渐伐强度的指标,并且是划分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的主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