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地理

    牧场里的高学历民族塔塔尔族

    近代以来,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塔塔尔族享有“两多一无”的称号:“两多”是指专家多、教师多,“一无”是指无文盲。这个民族非常重视教育,是我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塔塔尔族人口为3556人,其中高级知识分子有350人。塔塔尔族人很早就有尊师重教的古朴民风:1900年,塔塔尔族人在新疆伊宁市开办了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学校;1912年又创办了第一家女子学校...

  • 基础地理

    澄清长城迷雾

    一个中国人要认识自己的历史,不了解长城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外国人欲了解中国,长城则是一个形象的由表及里的切入点。长城以它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工程、丰富的内涵而为世人所知晓,然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不乏误解。长城何时始修与罢修?长城是万里还是10万里?为何外国人认定明长城只有3000公里?长城曾以防御游牧民族侵袭中原为第一功能,为何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也要修筑长城...

  • 基础地理

    游牧的藏北藏文化的一张侧脸

    藏北的那曲地区是的主要牧区,牧业经济和畜产品占到全总量的近二分之一。与历史深厚的山南、绿意摇荡的林芝相比,荒芜和辽阔是它的标签;与金顶辉煌、传奇纵横的拉萨、日喀则相比,低调和静默是它的个性。来到这里,千百年来的游牧往事在荒原浮现,它们影影绰绰,勾勒出藏文化一张动人的侧脸。 在深远灿烂的藏文化中,长久以来存在着两个系统,一个是牧业文化系统,一个是农耕文化系统...

  • 基础地理

    洛域王国的前世今生

    从1440年建立,到2008年归属于尼泊尔的一个县,作为一个自治的王国,洛域王国存在了近600年。为什么昔日的王国今日却变为尼泊尔的一个县?我们的作者和摄影师与前国王一家度过了五天,为您娓娓道来这个古老王国的沧海桑田。 晋美王子的全名是格琼·晋美·森吉·帕尔巴·比斯塔,格琼是藏语“王子”的称号,晋美·森吉·帕尔巴是他真正的藏族名字,比斯塔则是从梵化的尼泊尔文化中获取的种姓等级...

  • 基础地理

    河南 中国麦霸的 进阶之路

    或许很多人没意识到,自己在超市买的速冻饺子、速冻汤圆、火腿、方便面或辣条,都产自于我国同一个省——河南。河南生产了全国二分之一的火腿肠、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十分之七的水饺。这些产品背靠的是河南的粮食生产能力:河南用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十分之一的粮食,小麦产量更是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堪称中国“麦霸”。河南的粮食不但养活了全省近一亿人口...

  • 基础地理

    河北印象 低调的华美 沉默的不凡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河北似乎一直以低调的形象示人——平淡、平凡、毫不起眼,谈到河北,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但实际上,河北,这个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深厚的省份,它的精彩之处,很可能会出乎你的预料。 从自然资源上看,河北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种类齐全的地形地貌和温和宜人的气候,造就了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从历史源流上看,从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

  • 基础地理

    水吉林吉林西部是水乡

    打开一张全国等降水量图,你会发现吉林省的年降水量从东部山区的700—900毫米向西递减,到了吉林西部松嫩平原上的松原和白城,300—500毫米的年降水量几乎让这里一只脚跨进了半干旱区的范围。然而,从遥感图像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吉林西部泡沼遍地、湖泊星罗棋布,竟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不仅如此,第二松花江与嫩江在松原西北部相遇,霍林河、洮儿河、拉林河、伊通河等河流也都呈向心式汇集于吉林西部...

  • 基础地理

    柯尔克孜族

    历史上,柯尔克孜族人过着散居的游牧生活,“柯尔克孜”即“高山游牧人”的意思。山区是柯尔克孜族的主要栖息地,高山相间的峡谷与河流两岸,分布着许多天然牧场,那里出产的羊、马、骆驼、黄牛、牦牛、驴等牲畜,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柯尔克孜人。如今,游牧的色彩逐渐褪去,柯尔克孜人除了从事传统的牧业,还兼营农业。 摄影/陈海汶时间/2009年4月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布伦口村...

  • 基础地理

    松原一座以江河为坐标的城市

    接到《中国国家地理》关于吉林省松原的报道策划案时,我有些惭愧,因为尽管曾经在东北读大学,我母亲也是吉林人,但我对松原这个1992年才建市的新城并没有很充分的了解。翻看手边的中国地图册,我突然发现即使在一张没有标注任何行政边界,只标注了地形地貌的小比例尺地图上,我都能一眼定位松原。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特别——处在嫩江和松花江这两条东北地区大江的交汇之地,可以说松花江和嫩江就是松原市的横坐标与纵坐标...

  • 基础地理

    木本油料粮食油料崭露头角 中国人食用油的选择变多了

    “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用油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每年消费约4000万吨食用油,消费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吃油量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实,过量吃油并不利于健康。当前,中国人需要从过量吃油转变到适度吃油、吃好油。食用油种类的增多是适度吃油、吃好油的前提。近年来,许多木本油料和粮食油料等新油料越来越多地出现,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八大植物油“一统天下”的局面。...